找到相关内容806篇,用时2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佛教世间的忍辱和出世间的忍辱,有何差别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世间的辱没有透过般若空慧,因此,无法正见所忍诸法空幻不实,于是暂时伏住烦恼之心,勉强安住,如石压草一般,非根本之道,一时却无法永恒,将后的火苗亦然会再度爆发,毕竟不能与诸法...即是解脱、无为、出三界、空性、涅槃、登彼岸,若达此境界,出世间之忍辱即而无,凡所有顺逆之境逼恼之际,必得迎刃而解,化境为乌有,毕竟解脱故。   出世间与世间是解脱与非解脱之差别,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160112279.html
  • 诸经释忍辱

      《六度摄论释》云:“灭尽忿怒怨仇,及善使自他安隐。故名为。”   《优婆塞戒经》说:“佛言善男子,有二种:一者世忍,二者出世饥渴寒热苦乐,是名世忍;信戒施闻智慧,正见无谬,佛法僧,骂詈挝打,恶口恶事,贪嗔痴等悉之。(受),艰忍,难施,难作,名出世。有智之人,若遇恶骂,当作是念。世间骂者有二种,一者实,二者虚。若说实者,...

    煮云法师

    忍辱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11/2233001896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何谓生忍、法忍、无生法忍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于恭敬供养中,不生憍逸,于嗔骂打害中,不生怨恨,是名生忍。 于寒热风雨饥渴等法,于恼害之时,,不生嗔恚忧愁,是名法忍。   把心安住于不生灭的道理上,就是把心安住于道理而心不动的意思。诸法的本性,即是真如实相,原无生灭,故曰无生法忍(梵语anutpattika-dharma-ksanti)。谓菩萨于无生之法,可忍乐,了知诸法之相,而不住诸相,无取无舍,无得无失,不动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4073112268.html
  • 进德之道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  忍辱是对治瞋恚的最佳法门。《佛遗教经》说:「之为德,持戒、苦行所不能及。] 又说:「行忍者,乃可名为有力大人。若其不能欢喜忍受恶骂之毒如饮甘露者,不名入道智慧人也。] 在历史上,貌不惊人的...责任,其所蕴含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。《法集经》中曾提及菩萨修行忍辱波罗蜜有六种功德力:   一、所骂,如空谷之应答从响,得「如响平等智力]。   二、所打,如明镜之印现众像,得一镜像平等智力]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445540.html
  • 佛说忍辱波罗密

      善生言:“世尊!佛先已说檀波罗蜜、尸波罗蜜,菩萨云何修集忍波罗蜜?”   佛言:“善男子!有二种:一者、世忍;二者、出世忍饥、渴、寒、热、苦、乐,是名世忍。信、戒、施、闻、智慧,正见无谬;忍佛、法、僧,骂詈、挝打、恶口、恶事、贪、嗔、痴等,悉之,难忍、难施、难作,名出世。   “善男子!菩萨若值他骂、轻贱、毁訾、恶口、骂詈,是时内心,无加报想。菩萨虽作如是忍事...

    北凉中印度三藏法师昙无谶译

    |忍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9/1419171259.html
  • 如本法师答:我们常说菩萨,而菩萨真正的含义是什么?

      如本法师答:菩萨是印度梵语,是菩提萨埵(Bodhisattva)的简称,华译为觉有情,就是觉悟的有情,换句话说,就是上求佛道与下化众生的圣者。   菩萨是因,佛为果,菩萨要到成佛的阶段,必须广修六度万行,行中道顿破无明,因而自度度人,自利利他,实践难忍,难行行之道,究竟圆证佛道。   具足菩萨的条件,必须发过菩提心,发菩提心是名菩萨,若没有发菩提心者,不能堪称菩萨,菩萨之所以为菩萨...

    如本法师

    佛学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7/07/12224612176.html
  • 农历十二月初八 恭逢本师释迦摩尼佛成道日

      农历十二月初八,恭逢本师释迦摩尼佛成道日!祈愿佛日增辉,正法久驻,世界和平,国泰民安,众生解脱!  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,本姓乔达摩,名悉达多。释迦是其种族名,意思是;牟尼意思是“仁”、“儒”、“”、“寂”。释迦牟尼合起来就是“仁”、“儒”、“”、“寂”等,也即是“释迦族的圣人”的意思。   释迦牟尼生于公元前565年,卒于公元前486年,大约与我国孔子同时代。他是古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成道日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8/01/09504820160.html
  • 3月4日(农历2月8日)恭逢本师释迦释迦牟尼佛出家日

      释迦牟尼佛 [净饭王太子,名为悉达多,意为“一切义成就者”(旧译“义成”),全名乔达摩·悉达多]   释迦牟尼佛以本誓愿于娑婆世界 五浊恶世示现成佛(详见八相成道),是佛教开启者。   释迦牟尼的意思是“仁”、“儒”、“”、“寂”等,因父为释迦族,成道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也就是“释迦族的圣人”的意思。   释迦牟尼佛(公元前565年~公元前486年)大约与我国孔子...

    佚名

    |出家日|释迦释迦牟尼佛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3/11012435973.html
  • 林心如:深信因果 得大利益

    平时会送星云法师的书籍与她结缘,因此从星云法师的著作中,感受到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赛跑,要想获得成功,必须要有耐力坚持到最后;唯有具备的力量、的勇气,才能化解困境,的人,才有自己的人生。 2004年,星云法师在大阪弘法,林心如把握机会,于4月29日皈依佛门。星云法师勉励她,要在复杂的演艺圈不随波逐流,定心一如,取法名“定如”,并开示皈依三宝意义:皈依是成为正信佛教徒的第一课;皈依后更要...

    佚名

    |$False$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9/05/12201280175.html
  • 上惟下觉大和尚开示忍恶无嗔

    会造作恶业。所以,不论面对顺境、逆境都要忍,下来,心就安定;定,就是修行学佛的目的之一。释迦牟尼佛过去修菩萨行时,曾为忍辱仙人,因为,所以成就了忍辱波罗蜜;最后,端坐菩提树下,也因忍心不动而...变成了凡夫俗子,非关修行。所以“当无嗔责”,就是要逆来顺受,自己反省检讨:被对方如此的扰乱,这就是自己过去的业;可能自己过去曾经如此对待他,所以要甘心甘受,不再指责对方。假使真正做到这种“”的境界,...

    惟觉和尚

    |嗔心|烦恼|忍辱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6/2315354636.html